2023年10月27日
2023/24年度全球粮食供求状况较上一年度得到大幅缓解,油料作物及谷物主产国大多丰产,但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的综合影响,未来国家粮价变动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本文研究以 CRB 食品指数为指标,针对每次中东战争对全球粮食价格异常走势的影响,通过梳理和比较,对当下和未来全球粮食供需风险给出参考和操作建议。
一、CRB食品在五次中东战争中涨幅明显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6日至1949年7月20日,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为巴勒斯坦战争,是以色列建国后不久发生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获得了胜利,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当年战争期间CRB食品指数价格上涨5.07%,全年上涨29.77%;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7日,本次战争又称为苏伊士运河危机,是以色列、法国和英国对埃及的一次入侵。最终,以色列取得了胜利,并且迫使埃及撤回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当年战争期间CRB食品指数价格上涨1.16%,全年上涨11.3%;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至10日,本次战争又称为六日战争,是一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和戈兰高地,成为中东地区的强国之一。当年战争持续时间短,因此CRB食品指数价格上涨并不明显,全年小跌;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至26日,本次战争又称为Kippur战争,是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之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发起了一次突袭,企图夺回因为第三次中东战争而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虽然以色列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也失去了许多士兵和装备。当年战争期间CRB食品指数价格上涨不多,全年上涨63.44%;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至8月11日,本次战争是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进攻了黎巴嫩,并最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尽管以色列取得了胜利,但这场战争也导致了大量的平民伤亡和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当年战争期间CRB食品指数价格下跌0.04%,全年下跌0.01%。
从五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可以看出,有四次导致国际粮价上涨,最后一次粮价虽然下跌也只是小幅下跌。可以看出,战争对粮价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因为战争破坏的包括但不限于可能导致破坏农田、破坏交通运输、破坏农田灌溉系统等,从而导致粮食供应中断。而不光是粮食,包括粮食的上下游,农资农具以及下游的养殖也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战争对粮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二、目前格局对粮价影响不甚明显
巴以冲突自10月以来呈现白热化,但粮价始终变化不大,有三点主要原因:第一是发生冲突的巴以两国均不是粮食主产国,第二全球的油料作物和谷物本年度为正常收获年景,第三是中东地区对全球原油供应的影响较50年前减弱。因此,巴以冲突爆发后国际粮价几乎没有明显波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是发生冲突的巴以两国均不是粮食主产国,加之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其粮食消费量变化对于全球整体粮食供需也几乎不产生影响。巴以两国粮食自给率均很低,巴勒斯坦粮食供应大量依赖进口小麦,近两年国际粮价大涨,当地粮食供应已出现严重短缺。虽然以色列农业种植技术较为先进,但因国土面积小,数据显示以色列耕地面积2021年仅37.7万公顷(我国黑龙江鸡西市33.84万),粮食自给率仅有4.98%,属于粮食纯进口国。两国总人口大约1800万左右,粮食消费量变化对于全球整体粮食供需几乎不产生影响。
第二,巴以冲突不同于去年的俄乌冲突,因全球的天气情况和粮食供需也有天壤之别。去年为三峰拉尼娜的最后一年,干旱少雨导致的美国大豆和玉米减产使得全球粮食供需就相对紧蹙,加上俄乌还都是农产品和化肥的出口大国,战争更加剧了粮食供给担忧。反观今年则不同,尽管粮食的主产国在关键生长期也有干旱期,但从10月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来看,出了个别国家,全球的油料作物和谷物的大部分主产国都是正常的年景。粮食作为重要的战备物资,在大宗产品中消费弹性较小,本身有天然的抗通胀作用,但金融属性却不及原油和黄金等大宗商品。
第三是目前全球形势已与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有很大不同。中东地区对全球原油供应的影响较50年前减弱。50年前全球原油出口集中在中东地区,而今年美国已由原油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总结来看,对比过去的五次中东战争,都不同程度的引发过粮食危机,但历史经验表明,地缘冲突往往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但通常不会成为大宗商品周期的长期驱动因素。成本曲线和生产率仍然是大宗商品长期牛市和熊市的主要驱动因素。
三、全球新季粮食作物供需缺口缓和
但是随着战事的升级扩大,未来对于国际粮食市场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上文提到1973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又叫“赎罪日战争”,虽然这场战争只持续了20天,但战争的“后劲”很足,当年化肥等价格飙升且供应短缺,世界粮价暴涨、国际粮食库存锐减,从而爆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粮食危机。虽说目前来看巴以冲突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概率微乎其微,由于双方矛盾难以调和,不排除后期出现极端情况的可能性。
USDA10月月度供需报告中数据显示,2023/24年度全球七大油料作物总产量增加4.8%至6.6亿吨,其中大豆产量同比增加 7.9%至3.995亿吨,增幅最大,其次是葵花籽产量增幅7.63%至5642万吨。菜籽和棉籽减产幅度最大,分别较上年度减少了4.19%和2.87%至8504万吨和4132万吨。由此可见,全球油料产量大幅增加将显著提升压榨量并缓解当前油粕供应紧张局面,叠加油料总消费增幅未如产量,最终库存消费比不降反升,为近五年来最高值16.77%,由此可见全球新季的油料作物供给无虞。
作为全球消费最大的大豆来说,10月USDA的月度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23/24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1.1562亿吨,9月1.1925亿吨,2022/23年度为1.0189亿吨,新季虽然消费同比上升,但库存也有增加,因此库消比从19.06%反弹至20.96%。
全球菜籽供需方面,2023/24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预估下调372万吨至8504万吨,原因是欧盟、印度、乌克兰和美国油菜籽产量增幅不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的产量减幅。因而2023/24年度全球菜籽的库消比下滑1.11个百分比至6.09%。
而谷物方面,2023/24年度全球玉米和小麦的库消比较上年略增0.26个百分点和略降0.49个百分点至22.37%和25.84%,同比变化不大。而就主产国来,美国2023/24玉米产量预估为3.8265亿吨,同比增产9.84%,由于供应大幅增加超过用量,2023/24年度玉米期末库存同比增加55.1%,这将是近二十年来的最大同比增幅。也正因为美国新季玉米期末库存激增,推动全球库存创下五年新高。
美国小麦方面,USDA预估2023/24年度美国小麦产量为4931万吨,同比增长9.82%;消费虽然略增但显然产量增幅更大,因此期末库存调增15.1%。
而从目前形势来看,巴以冲突虽然尚未大面积升级,但后续事态发展却并不乐观,据巴基斯坦《黎明报》10月27日报道,巴基斯坦军方消息人士26日称,印度军队向锡亚尔科特边界沿线的巴基斯坦哨所开火。据缅甸媒体报道,10月27日,缅北腊戌、贵慨等多地的缅军军事据点遭武装袭击并爆发交火,战事激烈。因不确定是否涉及巴以冲突,因此后续战事需持续关注。
四、战争之下对我国粮价影响
(一)我国粮食进口补给稳定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3年9月我国进口粮食1131万吨,同比减少1.5%;1~9月累计进口粮食11999万吨,同比增加5.5%,累计进口金额44240595万元,同比增加7.5%。分品种来看,1~9月我国玉米高粱进口同比减少,大豆小麦大麦进口同比增加。
油料作物方面,2023年1~9月我国大豆累计进口量为7882.3万吨,同比增加约14.14%。其中,自巴西进口548.71万吨,占比69.6%,同比增加18%;美国进口2011万吨,占比25.5%,同比增长3.77%。2023年1~9月我国菜籽累计进口量为423.64万吨,同比增加约3.9倍。其中,自加拿大进口5120.8万吨,占比69.6%,同比增加3.61倍;自俄罗斯进口19.05万吨,同比增长210倍。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受地缘政治冲突、粮食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某些国家粮食武器化等各种因素叠加,我国玉米进口安全受到影响。为了增强玉米供应链稳定性,我国加快进一步构建玉米进口多元化格局,避免进口来源渠道和进口品种过于单一。2023巴西玉米向我国的出口激增,已经跃居我国玉米进口第三大国,仅次于美国和乌克兰。
2023年1~9月我国玉米累计进口总量为1656万吨,同比去年的1846万吨减少了10.29%。分国别来看,1~9月我国自美国进口了621万吨,同比减少了53.14%;自乌克兰进口了533.48万吨,同比增加了8.58%;自巴西进口了377.28万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巴西玉米2022/23年度丰产,进口成本较美国和乌克兰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进口减少也说明上半年玉米缺口在二季度被小麦和临储水稻暂时填补。
2023年1-9月小麦累计进口总量为1017万吨,同比去年的663万吨,增加了53.39%; 1~9月累计进口大麦722万吨,同比去年的441万吨增加了63.72%;1~9月累计进口高粱313.59万吨,同比减少60.25%。
2023年10月18日俄罗斯和中国签署了价值约257亿美元的最大粮食供应合同,在12年时间里向中国供应7000万吨谷物、豆类和油籽。据俄方EPT谷物出口公司表示已经和中国诚通集团签署合同,向中国供应7000万吨俄罗斯谷物、豆类和油籽。这一新举措将使俄罗斯对华粮食出口量增至每年800万吨,未来计划通过新基础设施建设将出口量增至1600万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进口俄罗斯的小麦、大麦、玉米数量出现增幅可能会较大。对于我国的粮食也有一定的保障。
(二)我国国内今年秋粮丰收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从专家田间测产,各地实打实收的情况看,全国绝大部分省份是增产的,个别省份因灾减产,有增有减,增的明显比减的多,整体来看今年秋粮是增产年份。分品种看,今年玉米实现面积和单产双增,大豆单产略有提升而面积较稳。由于我国耕地有限,我国玉米面积增加的空间是越来越小,不过单产提升空间还很大。
对于我国而言,在做好国内市场粮食供应的同时,对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粮食品种,需密切关注国际粮食市场运行态势,同时合理把握政府储备轮换时机节奏,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后市重点关注冲突的持续时间及外延情况。
五、总结及策略
2023年,地缘政治冲突不但没有缓和平息,反而多点开花、烈度加剧,俄乌战争已经成为常态化、巴以冲突也有升级扩大的迹象,10月27日印度和缅北也开始有了局部的冲突发生。对比过往去的五次中东战争,都不同程度的引发过粮食危机,但历史经验表明,地缘冲突往往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但通常不会成为大宗商品周期的长期驱动因素。目前国际粮价并未受到明显波及,但不代表未来不会有影响,我国国内有收储抛储政策保价供应,粮价暂时较稳,但仍要随时警惕战争带来的一切负面效应。
巴以冲突后,反应较大的都是外盘的农产品,国内苹果红枣这类生鲜为国内定价商品,国际化品种只有豆油小涨,其余品种依然遵循自己的供需结构走势,因此可以看出,国内品种走势未有国际品种受到的影响大。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皖证监函字【2013】280号
郭文伟 农产品分析师
从业资格号:F3047852
投资咨询资格号:Z0015767
电话:0551-62873390
Email:guoww@hsqh.net
刘冰欣 农产品分析师
从业资格号:F3085971
电话:0551-62868270
Email:liubx@hsqh.net
【免责申明】本报告所载信息我们认为是由可靠来源取得或编制,徽商期货并不保证报告所载信息或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或完整性。本报告观点不应视为对任何期货商品交易的直接依据。未经徽商期货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本报告内容全部或部分发布、复制。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