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季节性特征或是2022年价格波动主线

发布时间:2021-12-31 10:33 作者: 尉秀 投资咨询资格号Z0011345 阅读次数:
成文日期:2021年12月27日



摘要

1.产能进入去化阶段。据统计,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已连续4月下滑,总存栏量依然处于近6年的高点,截至10月31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48万头。


2.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整个生猪产能的去化阶段,以淘汰低效的三元母猪为主,其次是高龄二元母猪,换来的是高效二元母猪,再加上胎次、成活率等因素,我们认为能繁母猪种群的结构调整带来的养殖效率提高一定程度弥补了存栏的下滑。


3.预期猪肉2022年度表观消费略回升。在2022年整体供需相对宽松的环境下,2021年1-4月份的高猪价在2022年可能再难出现,低价可能再进一步刺激猪肉需求。季节性特征或是2022年价格波动主线。


4.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第一、二季度生猪产能仍处于释放周期,叠加季节性需求的淡季,猪价或再次探底;第三、四季度受能繁母猪去化的影响,以及需求的回暖,供需的错配可能导致猪价再次走强。但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我们认为,都无法再重现2021年的波动幅度。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非洲猪瘟疫情。

 


一、2021年市场行情回顾

自2021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步入下行通道。主要原因在于供给恢复进程加快,能繁母猪数量达到并超过供需平衡水平。基于不同阶段的个性化特征,我们将过去1年的行情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月份到春节(即二月中旬),现货方面,元旦之后,个别地区有非洲猪瘟疫情复发态势,恐慌情绪蔓延,养殖户加速出栏生猪;另外,年关将近,按往年消费习惯,春节过后是猪肉消费的季节性淡季,养殖企业会选择在春节前大量出栏或提前出栏,所以部分低体重猪进入市场,导致生猪供应进一步增加。同时,南方腌制腊肉接近尾声,叠加受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猪肉需求,猪价开始回调。期货方面,1月8日生猪期货以29500元/吨(即29.5元/公斤)的价格上市,而彼时,全国生猪现货均价为36.3元/公斤,惊人的高基差下,期货价格经历小幅回调后,开始上涨,基差由最高的11882.53元/吨(1月14日)缩小至1423.13元/吨(2月19日)。


第二阶段:二月中旬至四月,现货方面,春节之后,非洲猪瘟疫情继续蔓延,养殖单位恐慌性抛售猪源,猪肉需求又进入季节性需求淡季,供需均利空,猪价持续下跌。期货方面,虽然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均已处于近6年新高,但受非洲猪瘟影响,仔猪和母猪均有受损,市场担忧后期出栏会受到影响,期货价格在经过逆势反弹后高位震荡。基差由正转负。


第三阶段:五月初至十月初,现货方面,经历前期猪价的持续下滑,进入5月份,行业养殖利润大幅下滑,养殖企业恐慌性抛售,叠加此时二次育肥猪出栏,造成现货价格踩踏式急速下跌,进入7月份,猪肉收储启动,获得短暂企稳,但猪肉消费处于淡季,需求依然低迷,进入8月份,猪价再次加速下跌,并于国庆期间价格跌至全年新低。期货方面,由于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全面提升,非洲猪瘟在高温阶段影响变小,叠加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均处于6年来新高,市场对出栏量担忧消除,期货价格跟随现货持续下跌。基差始终为负。


第四阶段:十月初至今。现货方面,10月6日后,多地气温骤降,加之前期猪价一路下行,东北市场的大肥猪基本出清,而低温下,家庭腌腊、灌香肠对大猪需求较多,大猪很快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肥猪价格快速上涨并带动标猪,需求的回升以及价格的上涨给养殖户心态上有较大的底气,逐渐蔓延到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直至全国出现普遍上涨情况。同时,因屠宰企业冻品库存偏高,为销售顺畅,屠宰企业并未大范围压价,而是顺势跟涨,部分规模养殖集团也顺势缩量抬价,生猪供应短时收紧。另外,10月份的猪肉收储价格,对于转变市场的悲观情绪起到一定作用,增加了业内人士对后市的信心。但进入11月份,持续上涨动力不足,猪价以整体震荡为主,12月上旬更是开始回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10月份家庭腌腊、灌香肠行为,一定程度上将后期的需求利好提前兑现;10月份猪价的上涨带动利润上升,在利润刺激下,10-11月份养殖端集中压栏增重,进入12月份,大猪存栏明显增加,部分前期压栏猪源到达出栏体重,同时,为冲刺年度出栏计划,规模养殖集团12月份出栏计划增加,导致12月份月初猪价开始下降,出现“旺季不旺”现象。期货方面,在现货价格的带动下,期货价格亦从低位反弹。但由于前期主力合约期货价格持续高于现货价格(基差为负),反弹阶段期货价格的涨幅较现货价格偏小,最终基差由负转正。




二、2022年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给端分析
1.产能进入去化阶段 

据数据统计,9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3764万头,较8月末的43895.69万头,下降了131.6万头,降幅0.3%,总存栏量上依然处于近6年的高点。



据数据统计,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已连续4月下滑,总存栏量依然处于近6年的高点,截至10月31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48万头。



农村部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指出,“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而现存的4348万头存栏量,依旧高于正常标准4100万头,超出约6.05%。所以,我们认为产能释放还未到达高点,去产能化还要持续。


6月、7月、8月、9月的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4564万头、4541.18万头、4500.31万头、4459万头,9月的存栏量较6月总计下滑216万头,累计下滑幅度4.73%,月平均下滑速度为1.18%。按这种速度推算,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或于2022年3月底会达到《方案》中的正常保有量水平,即4100万头。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能繁母猪的数量进入去化阶段,但从供给的本质上考虑,除了数量变化,还需要考虑效率的变化,尤其是在非洲猪瘟后大量商转种的情况下。


2.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PSY的英文全称是Pig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是指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是PSY=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成活率。从上图可以看出,二元母猪的PSY是21,生产效率上远高于三元母猪的PSY(14),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经济效率,正常情况下,市场上的能繁母猪基本上全部是由二元母猪构成。


受非洲猪瘟影响,二元能繁母猪和仔猪受损,在利润的刺激下,养殖单位需要尽快提升产能,而三元母猪转种猪是时下提升产能的唯一办法,所以在能繁母猪恢复的初期,三元母猪的占比不断扩大,最高达到68%(2020年1月31日)。


随着猪价进入下行通道,三元母猪占比开始下滑。截止到2021年11月,二元母猪占比94%,能繁母猪的结构基本上恢复到了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的水平。从上图可以看出,整个生猪产能的去化阶段,以淘汰低效的三元母猪为主,其次是高龄二元母猪,换来的是高效二元母猪,再加上胎次、成活率等因素,我们认为能繁母猪种群的结构调整带来的养殖效率提高一定程度弥补了存栏的下滑。


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出现连续反弹,就算排除生产效率的提升,单单从能繁母猪数量来看,目前产能释放尚未充分,所以,我们并不认为此轮‘猪周期'’的转折点已经到来。至于拐点何时来,我们认为如果仅靠利润驱动产能去化的话,2022年猪周期反转难度较大;倘若出现强有力的外力干扰,比如疾病等,可能会在2022年迎来拐点。


3.冻品库存或回归常态

截至2021年11月30日,我国猪肉月度库容率为20.42%,库容率水平基本回归非洲猪瘟发生前的状态。



年初的下行过程中,不少养殖单位由于对行情的错误预判(认为在度过季节性下行之后,市场将迎来强力反弹),尤其是对2021年春节前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的错误预估,进行了压栏和二次育肥的操作,部分贸易商企同样进行鲜转冻的操作,期望在季节性低谷后的反弹获得一波盈利。然而事与愿违,季节性淡季之后,价格下跌超出预期,部分贸易商承受了较大的损失。


2021年,我们实现了产能扩张到产能去化的转变,2022年产能的去化将继续,但相比2021年的猪价回落,我们认为2022年无法重现。随着价格波动深度的缩减,我们预期整体冻品市场的投机氛围减弱,库容率波动或回归常态。


4.猪肉进口或进一步下滑

猪肉及杂碎进口自2021年3月基本连续下跌(除7月份外)。截止到2021年11月,我国今年进口猪肉及杂碎354.36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08%。



2021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关于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称,2022年1月1日起,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供需情况变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内,提高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其中,对猪肉等取消进口暂定税率,恢复执行最惠国税率。最惠国家的关税将从目前的8%恢复到12%。2020年,由于国内出现猪肉短缺,进口猪肉关税从12%调整到了8%。2020年猪肉进口一直处于高位,创下历史记录,一直持续到了2021年3月。进口关税从8%恢复到12%,或将进一步降低猪肉进口量。


综上,随着猪价下行,以及进口关税的恢复,我们预计2022年,我国的猪肉进口或将回到非洲猪瘟前的水平,即200万吨以内。


5.猪瘟等疫病影响或减弱

除了2021年春节前后部分地区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外,其他时间和地区疫情整体稳定可控。2021年,非洲猪瘟疫情报告数和扑杀生猪数均大幅下降,疫情总体平稳可控。截至目前,今年共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起,累计扑杀生猪3600头。


虽然非洲猪瘟病毒还未能从医学上根本解决,疫情的发生依旧难以避免,但随着疫病防控经验的累积及体系的升级,我们预计总体可控,2022年或相对稳定。


(二)需求端分析
1.预期猪肉2022年度表观消费略回升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我国猪肉月度表观消费量为569.5万吨,累计消费4799.67万吨。由于今年10月份受低价和气温陡降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刺激,月度表观消费量处于近6年来新高,我们认为10月的高消费具有特殊性,所以假设,2021年11月、12月猪肉的月度消费与疫情前的2017年保持一致,即485.8万吨、500.7万吨,则可推算2021年的猪肉消费量为5786.17万吨(下图红色箭头所示),低于2018年猪肉消费量,高于2017年猪肉消费量。所以,我们预计,目前我国猪肉消费量已经基本恢复。



2021年,国内疫情得以控制,终端消费需求基本恢复正常。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 与猪肉消费密切相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餐饮收入)为4843.10亿元,处于近5年新高。在2022年整体供给环境相对宽松的环境下,2021年1-4月份的高猪价在2022年可能再难出现,低价可能再进一步刺激猪肉需求。



综合来看,我们预期2022年整体消费量略回升,可能接近2018年水平。


2.季节性特征或是2022年价格波动主线

生猪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情况下,春节前为消费最高峰,节后属于季节性消费淡季,二季度、三季度消费需求弱势稳定,四季度消费逐步回暖。从近些年来生猪价格的数据分布上可以看出,消费的季节性,导致生猪价格季节性特征也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1-2月中旬价格较高,2中下旬开始猪价走低,到5、6月份达到年内最低点,7月、8月、9月猪价开始逐步恢复,11月份以后猪价开始进一步走高并在年底达到高点。


面对价格的“规律性”波动,养殖户会根据市场经验形成自己的预期,并根据预期来调节出栏和补栏节奏,比如可以通过有节奏的规划仔猪补栏量,也可以通过针对性地提前或延后出栏,来减少价格变动带来的不利风险或增加价格波动带来的利润。当然,也有超过或不足、甚至是错误的预期,产生对应的异常波动,正如2021年的春节前后,对于非洲猪瘟疫情预期的错误带来的价格异常波动。


所以,在2022年整体供需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明年可能需要重点关注两个阶段的价格波动,一是春节后,随着猪价下跌预计出栏均重再次下降,并带动生猪出栏相对提前;二是国庆节后,随气温下降,腌腊、灌肠需求会带动大肥猪消费的增加,进而带动压栏惜售。


(三)政策面

2021年,为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我国出台了3个主要政策。


第一个是6月2日,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主要是保有一定数量政府猪肉常规储备,保持必要调节能力,并且根据不同预警情形(猪粮比价),分国家和地方层面及时启动储备投放和临时储备收储等响应措施,合理平滑“猪周期”波动,有效调控市场异常影响。2021年,我国的收储一共执行了两轮4次,第一轮收储是7月份,总共执行3次,分别为7月7日收储2万吨,7月14收储1.3万吨,7月21日收储2万吨;第二轮收储是10月份,执行1次,为10月10日收储3万吨。我们认为这4次收储情绪面上带来的影响要远大于对实际的供需扰动带来的影响,尤其是第4次。


第二个政策是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该方案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分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2022年,相关调控政策大概率会继续延续。尤其是《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是对生猪养殖业实施逆周期调控,是一个全新尝试,既需要时间观察效果,也需要数据积累经验,还需要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政策举措,另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到位,也需要时间。此外,春节过后,进入猪肉消费的季节性淡季,猪粮比价或出现再度回落,恐触发第三轮的收储行为。


第三个政策是12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关于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称,2022年1月1日起,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供需情况变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内,提高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其中,对猪肉等取消进口暂定税率,恢复执行最惠国税率。进口关税从8%恢复到12%,或将进一步降低猪肉进口量。



三、2022年行情展望

2021年,生猪价格在春节前达到高点,随后进入下行阶段,并且由于对非洲猪瘟疫情等错误的预期导致持续的压栏和二次育肥,最终回落的时间更长,深度更深。国庆之后,又由于大肥猪的供不应求、收储等带来的情绪面因素,导致价格继续出现大幅波动。


综合第二部分的影响因素分析,供应端,能繁母猪的数量进入去化阶段,但目前整个生猪产能的去化阶段,以淘汰低效的三元母猪为主,其次是高龄二元母猪,换来的是高效二元母猪,再加上胎次、成活率等因素,我们认为能繁母猪种群的结构调整带来的养殖效率提高一定程度弥补了存栏的下滑,总体来说,2022年供应依旧宽松。需求端,在2022年整体供给相对宽松的环境下,2021年1-4月份的高猪价在2022年可能再难出现,低价可能再进一步刺激猪肉需求,预期猪肉2022年度表观消费略回升,但季节性特征或是2022年价格波动主线。


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第一、二季度生猪产能仍处于释放周期,叠加季节性需求的淡季,猪价或再次探底;第三、四季度受能繁母猪去化的影响,以及需求的回暖,供需的错配可能导致猪价再次走强。但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我们认为,都无法再重现2021年的波动幅度。


风险因素:新冠疫情,非洲猪瘟疫情。

徽商期货有限责任公司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皖证监函字【2013280

尉秀  农产品分析师

从业资格号:F0300124

投资咨询资格号:Z0011345








【免责申明】本报告所载信息我们认为是由可靠来源取得或编制,徽商期货并不保证报告所载信息或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或完整性。本报告观点不应视为对任何期货商品交易的直接依据。未经徽商期货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本报告内容全部或部分发布、复制。 


0条评论

最新评论
购买须知

价格:
0.00
备注: